PCI之四大社会核心能力简介系列【心中有心-下篇】

2021-10-07 10:54:32 139

PCI之四大社会核心能力简介系列

【心中有心的内涵及干预(下)】


杨宗仁撰

PCI 研究院院长

PCI 协会理事长


前文已经介绍过「心中有心」前三个介入目标的介入策略,本文介绍:4. 与人合作并进行合作性思考 5. 道德身份与道德推理,这二个目标的介入策略:


4.   与人合作并进行合作性思考

甲、参与家务事,学会分工合作:

在日常生活中,凡是需要二人以上分工合作的家务事,都是教导儿童与人合作的好机会;就心中有心的层次而言,不只是要求儿童做家事而已,而是要儿童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正在尽家中一分子的责任,是在分担家人的劳务,并知道家庭的共同目标就是家人互相帮忙,大家共同维持家庭的整洁卫生,准备三餐,进而创造家庭的幸福,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能够交流讨论,讨论家务的分工合作,整合家中多人不同的观点,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家庭分工,例如妈妈准备三餐,爸爸倒垃圾,洗碗,拖地,孩子收拾碗筷,收衣服,跑腿等。


乙、安排参与合作性活动或运动:

需要双人合作的桥牌,或需要五人合作的篮球,需要六人合作的排球, 或需要多人合作的桌游,都是学习合作及合作思考的好机会。另外,一起举办生日派对或者各种活动都是需要双人或者多人合作,在活动中决定活动目标,讨论分工的合理性,这些也是学习合作及合作思考的好机会。


丙、进行合作性的假扮游戏:

在合作性游戏中,可以共同讨论游戏的目标,角色分派,剧情内容及道具的选择,场地的布置等,这些都会涉及多重观点的整合,冲突的解决,这也是学习合作及合作思考的好机会。


丁、阅读有关合作性的故事书或者漫画:

可以用类似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,打虎还需亲兄弟,或者一根筷子易折断,十根筷子折不断等类似的故事来说明合作的重要性及做法。


5.   道德身份与道德推理:

每一个人都有其道德身份,他会依据其道德身份来行动与判断那些事情该做或者不该做,并给予道德判断所依据的理由,以下是此一目标的四大介入策略:


甲、就道德事件进行社会性评价并讨论:

拍摄一些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道德或不道德的行为,包括助人、赞美人、教人、分享玩具等各种利社会性行为,以及乱丢垃圾、随便骂人、考试作弊、偷东西等负面行为,然后进行讨论,大家一起来评价这些道德行为,然后再问儿童如果你自己做了这些事情,别人会如何评价你,你自己又会如何评价自己,透够如此方式,让儿童逐渐地将评价他人与自己背后的道德规范内化至其内心中,并以此规范来调控自己的道德行为。


乙、以道德事件进行角色扮演游戏:

将前述所提及的道德及不道德的事件转换成角色扮演游戏,三至六人进行角色扮演游戏(无人可用时,用玩偶代替真人),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,模拟不同角色的内在道德判断及思考,游戏前后都要进行充分讨论,讨论他人及自己对于道德行为的评价,道德行为背后的道德判断及道德规范;透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儿童建构出自己的道德推理及道德决策,并将道德规范内化以调控自己的道德行为。


丙、道德讨论教学法:

道德讨论教学法是根据儿童已发展出来的的道德认知水平,利用道德两难式的问题进行讨论(例如我的好朋友要求我帮他作弊,我到底帮还是不帮?我知道隔壁的小王有小三,要不要告诉他太太?),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推理及道德判断的层次,尤其是道德判断背后的理由以及道德判断所依据的道德规范。在道德讨论教学法,要提供常见且有意义的道德两难故事,让儿童们不断地讨论,反复质疑及辩论,逐步建构出自己的道德思考、道德推理、道德判断,从而了解道德判断背后所依据的道德规范,并内化道德规范以调控自己的道德行为。


丁、随机教学法:

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碰到道德两难困境,例如:同学要求帮对方作弊,或者知道他人偷东西,不知道要不要告状,或者知道有人违反班规,不知道要不要告状,或者装作不知道?这都是师长教导儿童道德思考与推理的良好时机。与儿童讨论,可以协助儿童建构自己的道德思考、道德推理,从而了解道德规范,并内化道德规范以调控自己的道德行为。


       以「心中有心」学习任何文化内涵,都要有「集体意图性」的能力,同时要在真实场景中来应用,以发展出个人的道德身份;道德身份的发展无法只靠成人的教诲就能成功。师长们的角色就是尽量创造出需要道德思考与判断的场景,让儿童透过与人的讨论及反思逐步掌握道德规范。身为家长及老师一定要理解,以「心中有心」的能力学习相对应的文化内涵都是长期社会化累积下来的,需要持之以恒才能成功。